close
不懂高爾夫嗎? 從看漫畫開始巴, "一桿衝天"內容很有深度 , 而"高爾夫物語"可以讓你開心入門.

最近迷上小白球, 每天都會去練習場給他揮個一百桿.  高爾夫可說是九分靠技巧的運動, 身高體型並不能決定輸贏. 也有人認為高爾夫是最難的運動. 在場上打球, 猶如人生, 要面對的敵人便是自己. 自己決定要如何選桿跟進功方式. 面對障礙要如何克服. 當球掉到沙坑樹下時, 要如何重新肯定自己, 調整心情. 克服焦慮.  
也因此很多社會成功的人士都很喜愛這項運動.  當然現在已經不是上流社會的專利了, 
台灣出了一個LPGA冠軍--曾雅妮,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她的成就有多麼困難.  下面是我轉載她的一些簡介, 我只能說, 她絕對是台灣之光:

---------------

王麗珠/分析報導

曾雅妮以十九歲之齡,寫下台灣及美國LPGA史上的多項紀錄,也成為年度收入可能破五千萬的小富婆。她的遠見,實在是一般人同齡人士應該學習觀察之處。

她在加州的慶功茶會中,說了很重要的話,想和國內青少年分享 : 要有遠見,要信任專業,要有自信。

過去,台灣選手循著正常的途徑,從青少年到青年到成年比賽,循序漸進生涯發展。

大家也習慣二十歲以後再去追求大人的夢。

曾雅妮在十二歲時,去聖地牙哥參加世界青少年分齡賽,當時是由熱心華人黃俊明博士接待她們。黃博士也為選手們安排美國方面的聯絡事宜。當時,因陸芝年紀較長,不能再打青少年比賽,博士就開始為她打探全美業餘三大賽的參賽門檻及方法。

沒想到,年紀最小的曾雅妮說,「博士,我也要參加。」這真令他吃驚,因為許多小孩都不會主動表達超齡的願望。尤其是雅妮看完了美國業餘公開賽,很有信心的說: 「博士,我也可以打那些比賽嗎 ? 我不會輸給她們的。」

當時的高協理事長王永在,及秘書長簡龍國,都很讚成小孩子出國磨鍊,不僅對於台灣小孩鼓勵有加,連海外的龔怡萍及廖俊豪都得到支持。王永在當然不知道如何為雅妮安排最好的比賽,但是王永在就是全力支持,你想去哪裡都可以。所以小小雅妮想打大人比賽的願望在第二年開始實現。

雅妮回台前,寫了一張謝卡給黃博士,上面畫了一個獎杯,是美國公開賽獎杯,並且仿傳統模式,在上面刻著冠軍 名字,她寫著 Yani Tseng 。那張卡片,黃博士一直珍藏著。

2004年,雅妮十五歲,參加了美國業餘三大賽之一的公共球場賽,並且打敗當時全球正夯的美少女魏聖美。那是曾雅妮的成名作。王永在捐出五百萬元給雅妮專款專用。

那時的曾雅妮已經爆紅,還曾引起一段誤會。高協當時的青少年委員主委許典雅對黃博士誤會很深,認為他來台灣挖角。非常不諒解。也安排其他人員帶選手赴美比賽。妮妮的確很想早早就移居美國訓練,但為了和諧,她選擇以台灣為主,只有寒暑假赴美移地訓練及比賽。這一切,都因她的成就而冰釋。

曾雅妮遊走過許多球場,林口,美麗華及台北球場,吸取各處的優點。最後她駐足的是揚昇,而且是十二歲時,根本還無法入選亞運時,曾爸願意自費一起集訓。當時,此舉令人刮目相看,因為從來沒有一位稚齡選手想自費和大姐姐一起訓練。往回推想,曾爸爸為女兒選擇關鍵的球場和合作伙伴,加速了成功。

此時,雅妮已有許多評價,無論主動報名,或被主辦單位指名邀請,她每年都參加多場超齡比賽。她在十六七歲時,參加國內的LPGA季賽,都常和盧曉晴及陸冠芝輪流拿下職業賽冠軍,黃玥琴及蔡麗香常進行指導賽,這些前輩們都樂呵呵的,後繼有人了。

所以,在轉入職業之前,曾雅妮已非常熟悉職業賽的環境,而且,已贏得應有的地位。她在澳洲名人賽拿過第四名,在加拿大公開賽拿過第六。

曾雅妮在轉入職業後,立即邀請黃博士擔任經理人,她信任他的專業。她也在加州橡樹谷球場Oak Valley附近社區買房子,曾爸爸認為那裡可做為練球的根據地。的確,因為這樣的抉擇,雅妮得到兩大系統團隊的後勤支援,讓她在美國的奮鬥並非形單影隻。也是這個機緣及地緣,讓她得到了美國萊德杯副隊長Dave Stockton 的首肯擔任她的教練。

曾雅妮公開感謝的貴人,台灣的貴人是高爾夫協會。美國的貴人則是黃博士和橡樹谷的總裁于惠民。當然,她還有更重要的貴人,是她的雙親,從來沒有拘束過她的大膽嘗鮮的性格,就是無盡的支持。她的啟蒙教練高柏松,鼓勵她先打距離再打準度,成就了她重砲手的威力。

曾雅妮第一次赴美時,十二歲,七年之間,成長驚人。曾雅妮用最簡單的話說出她的心青。

要有遠見──立大志,參加大賽。

信任專業──選擇球場,教練及比賽的檔次。

要有自信──如果沒有信心,所有的資源放在眼前都沒有意義。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neymu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